photo

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信義房屋邀請民眾來聽「信義人的一日永續生活」


陳又嘉

圖片提供/信義房屋、大禾音樂


淨零是目標,環保是日常中的行動,「永續」更是近年最火紅的關鍵字,但你想過「永續」有聲音嗎?永續的聲音,聽起來會是如何?2023 亞太永續博覽會曁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典禮上,榮獲獎項肯定的信義房屋邀請參與民眾用「聽」的瞭解永續。

進入聲音艙、戴上耳機,首先聽見清洗碗盤、小孩嬉鬧聲,透過旁白引導說明信義房屋重視多元化雇用,歡迎更多女性加入;電動機車的運轉聲,帶出信義企業「信福幣」福利制度,鼓勵同仁換購電動機車,從日常通勤就讓環境更乾淨、減低噪音。

隨著音效轉換,聽者來到職場,再熟悉不過的印表機音效,呈現信義房屋持續以綠色創新服務,減少行銷用紙降低碳足跡;歡樂熱鬧的聲音,來自信義房屋社造行動計畫「社區一家」主辦的多元活動和市集,用創意為全台各地帶來新活力。

2023年正逢信義房屋 42 週年,展覽攤位以「回歸初心、用心聆聽」為主軸,攜手「大禾音樂」打造「聲音艙」,以聲音串連信義房屋落實 SDGs 種種永續專案,訴說「信義人的一日永續生活


▲信義房屋「信福幣」



靜下心,聽見永續的聲音

為什麼選擇聲音來表現永續行動?信義房屋永續發展辦公室協理陳丹妮一語道破現況:全世界都在談 ESG,炒熱了關注,但超量訊息夾帶許多雜音。眾聲喧嘩的年代,信義房屋刻意設計一個需要停留駐足的展區,「希望大家不只是匆匆經過,忙著打卡拍照,而是靜下心坐下來好好聽。」

這樣的想法,與擅長聲音策展的大禾音樂不謀而合,雙方便開啟了合作。期間信義房屋會先提出想法,再由大禾收集聲音並提出反饋。在多次嘗試與討論後,設計出「一日永續生活」聲音專案,無論民眾對永續議題和信義房屋的熟悉度有多少,都能藉此體驗有更多認識。

陳丹妮分享,有民眾進入聲音艙體驗後主動反饋,現在 ESG 風潮令人眼花撩亂,特別需要進入一個沒有人打擾的空間,花時間慢慢去了解永續。「我們這次選擇做更深度的溝通,不需要多說策展理念,民眾也會接收到想傳達的想法。」


▲信義房屋「聲音艙」特別邀請愛盲基金會志工擔任聲音導覽員。


信義房屋永續發展辦公室專案經理梁瑜珊當天在現場導覽,第一線觀察民眾的反應,發現大家聲音體驗後的互動都非常踴躍。有人想多了解信義房屋的永續行動,也有社會新鮮人想了解就業市場。「一開始大家可能是急匆匆地進來,但聽完聲音會引發一些想法,到後來幾乎都聊到欲罷不能。」

日常聲音透過設計,幻化為餘韻不絕的故事。陳丹妮説,合作過程非常輕鬆愉快,大禾創辦人林尚德除了專業與熱情,也非常重視聲音的鋪陳與結尾,引發反思,延續到之後的 Q&A 討論。

「文化業者有他們不同角度的考量,比如預期民眾走出艙等時帶著什麼心情?所以最後一個聲音是非常軟性的,呼應到我們想要的永續生活。這些細節是企業非常值得學習的。」



透過軟性溝通收集真實反饋

透過軟性的深度溝通,更能接收到真實反饋,運用在企業策略優化。「信義人一日永續生活」策展包含後續的 Q&A 及問卷調查,緊接在聲音體驗後填寫問卷,格外具有參考價值。

從問卷反饋可清楚捕捉不同族群的關注焦點。像小朋友通常對於永續門市的聲音特別敏感,而企業端則對於數位工具最敏銳,年輕族群則對於環灘島特別感興趣。

不同族群的反饋,將成為信義房屋擬定策略的重要依據。比如了解年輕人對於環灘島的想法?如何讓專案更有感、更符合現代趨勢?或者進一步思考如何調整及優化,創造更大影響力。

貼近民眾,是信義房屋執行許多專案的重要考量。「因為我們是直營體系,與居民的互動就非常重要。」相較於舉辦大型活動,信義房屋選擇訂定主軸後,由全台各地分店深入地方創造許多合作與故事,持續不間斷串起影響力。

除了收集民眾反饋,信義房屋還自許成為讓合作夥伴有更多曝光機會的平臺。「永續博覽會是一個很好的溝通管道,相較於許多藝術文化產業來說,信義房屋擁有比較多資源,因此希望讓合作夥伴有更多展現機會,達成彼此互利的模式。」

第一屆參展永續博覽會,信義房屋便邀請打造門市「開心農場」的合作夥伴,展區中也有蔬果農場機器供大家參觀了解;而這次與大禾合作打造的聲音艙,期望有機會激發其他企業的想法,搭配文化業者的創意創造出更有趣的點子。



傾聽利害關係人聲音,挖掘企業經營更多面向

樂意且擅長結合藝術文化,是信義房屋一路摸索的嘗試。近年社造行動計畫「社區一家」、永續門市化身「開心農場」等專案賦予信義房屋關懷在地、創意創生的形象,但陳丹妮笑說,全是品牌花了許多時間與多方溝通,從企業核心打底累績的成果。


▲信義房屋文湖國小店在門口打造開心農場。(圖片來源:信義房屋)



2010 年信義房屋開始前往日本設點,並成立永續發展辦公室的前身「策略長室」,積極關注國際趨勢脈動,也因此在各項永續議題上都早已提前佈局。

早在 2018 年,信義房屋便已開始為淨零做準備,包括碳匯、綠電等議題都先做好規劃。無需苦苦追趕法規及風潮,信義房屋更有餘裕回歸初衷,積累出獨一無二的文化。

信義房屋早年專注推動制度及各項保障服務的完善,待硬體都已打下穩固基礎,便逐漸轉向軟性訴求。企業文化並非憑空而生,信義房屋經過利害關係人議和後,發現無論是客戶或員工,真正的心聲可能都與想像的不一樣。

了解不同族群的關注焦點與期待,同時挖掘出企業經營的更多面向,進而調整各個專案的設計,逐漸形塑出企業如今的樣貌。



更多元、更創新 建立多元夥伴關係

「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文化,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攜手各地創生團隊深耕社區營造的經驗,信義房屋對於創意、文化抱持相當開放的態度,也很歡迎與不同特質的團隊共同合作。

綜觀許多出人意表的跨界合作,發軔的契機在於對話。為促進各領域間的合作,文策院積極舉辦永續工作坊,廣邀多元藝文團體及企業端,深入瞭解彼此的專長及需求,在各領域的對話中激盪創意及火花,有助於建立多元夥伴關係。

陳丹妮認為,能否開啟合作,端看藝術文化業者「夠不夠相信自己」。她從文策院及優樂地舉辦的永續工作坊獲得許多與文化產業對話的機會,觀察到不少文化業者擁有亮眼創意,卻因為自信不足遲遲無法開啟合作。而這次能順利攜手完成聲音艙,大禾的積極與熱情也是關鍵之一。




企業端與文化產業端的合作,通常規模懸殊,容易讓文化業者自覺是弱勢。陳丹妮認為,企業往往太過謹慎,導致許多內容欠缺溫度,這個弱點本來就需要文化業者來補強。她直言,大或小都各自有優缺點,關鍵是能否互補,讓彼此合作起來更沒有包袱。「不要擔心自己規模太小無法勝任而退縮,也許可以找第三方來一起合作啊!」

建立多元夥伴關係是 SDGs 其一目標,也是協力促成永續的基石。信義房屋從社會日常觀察到不同課題,進而結合不同領域夥伴執行對應專案。而這些合作並非曇花一現,帶出的長尾效應都回饋到企業自身。

比如「社區一家」深耕地方創生多年,各鄉鎮社區所展現的風土民情與創意,成為深度旅遊的最佳景點,結合興起的永續旅遊,讓旅客與社區人事物產生更多交流互動。深入社區的在地踏查、低碳旅行,又與信義房屋本業遙相呼應,讓品牌影響力遍地開花。

與此同時,信義房屋也支持「阮劇團」到嘉義公益演出,邀請當地 4 所學校及在地民眾共 600 人一起看戲,減少文化資源不均的現象,共同倡議「文化平權」。此外,大力支持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拍攝《看見台灣III》,盼拋磚引玉呼籲大眾關注環境議題,方方面面落實行動,讓永續成為人人可及的生活。

Tags:
文化,創新,永續

字體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