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圖:華航「永續示範航班」與文創業者合作,推出多項兼具環保與美感的服務用品。(華航提供)

文/陳品嘉


2023年夏季全球各地屢破歷史高溫紀錄,航空業造成全球 2% 的碳排放量,成為減碳關注的焦點。在滿足人們移動需求同時,能不能兼顧減碳、善盡社會責任?


▲中華航空永續救生衣包(圖片來源:中華航空)



華航近年推出永續示範航班推廣減碳飛行,在機上備品與各式產品上,與在地文化產業合作,提供更環保且兼具美感及實用性的選擇。今年與「點睛設計」攜手將到定期汰換的救生衣製成「永續救生衣包」,甫上架便搶購一空,運用設計巧思讓循環經濟自然融入民眾生活,也打造出華航特有的「永續美學」。



優化飛行體驗細節 與旅客一起實現永續目標

一趟飛行旅程,有哪些細節足以傳達航空公司的服務品質與品牌理念?飛機餐、耳機、毛毯、電影、音樂,乃至於盥洗過夜包,這些細節第一線接觸旅客,也成為華航傳遞永續概念的重要媒介。 

選品光是要適合飛機上使用,還要讓旅客喜歡,就已不容易,而今面對減碳議題,選品還要兼顧環保與社會責任,更是一項挑戰。華航空中商用品供應營銷處經理劉建文強調,即使訴求環保,服務品質也不能打折。面對服務內涵的轉型,更仰賴產品質感來讓顧客滿意。

面對永續挑戰,華航每年都設定減碳目標。像是2023 年過夜用盥洗包的外包裝,華航改用環保材質水洗牛皮紙製成,看來頗有文青風,「環保材質東西看起來雖不夠光鮮亮麗,但很有文青風韻味,如果旅客認同華航的理念,他就會更喜歡我們的東西。」 

打開文青風的外包裝,裡頭則是與知名戶外品牌「The North Face」跨界合作的盥洗包。除了盛裝洗漱護膚用品外,華航在包包上加了背帶,賦予更多用途。劉建文說,曾看到客人後來參加華航活動時揹著 The North Face 的包包前來,讓他非常感動,兼具美感與實用性的設計,達成了「減少一次性浪費」的目標。



循環設計讓救生衣化身秒殺潮包

要達到永續理念,加強品牌文化積累,需要更多夥伴。華航開始了更多國內外的文化設計產業合作,開拓了華航各式用品的可能性。與「點睛設計」一起激盪出的永續救生衣包,正是非常經典的案例。

因應飛安與法規,機上用品即使狀態如新也必須定期汰換。然而,除了報廢丟棄一途,這些汰換品是否還能擁有新生命?

點睛設計總監韓世國以「循環設計」概念提出解方:「循環產品的出發點是閉圈回收,用完後可以回收再使用,確實達到零浪費。」

不過,要讓機上廢棄物品成為循環商品並不容易。劉建文表示起初一開始想用機上逃生滑梯來做雨傘,但由於是報廢品,本身多少有損壞的情況,再加上量體太大,光是搬運、拆解就得多花很多成本。

滑梯材料遇到障礙,點睛設計改以救生衣作為材料發想。雖然可行性比起逃生滑梯高,但仍存在許多挑戰。

韓世國說,救生衣上有吹管、扣環等五金零件,必須先人工取下才能進行裁剪設計「第一批救生衣 200 件,都是一件一件我自己拆的。」前置作業就花了不少時間,然而工法與時間,還不是永續產品最大的挑戰

其實國際間救生衣製包概念並不罕見,但多半將救生衣當成裝飾元素。華航永續救生衣包最大亮點在於不著重完整保留圖案,而是以最極限的設計與裁切,根據救生衣左右側及頸枕形狀製成「鳳梨包」、「小郵差包」及「日用長包」,讓「邊角料」降到最低,製包過程不再添加其他材料避免回收困難,真正落實循環設計。「這就是設計師的心機!」

永續訴求、航空元素,兼具實用及美觀,還保證限量不撞包,讓救生衣包一上架就被秒殺,連韓世國都只搶到一個。當一件產品形成閉鎖式循環,就減少了環境負擔;透過設計賦予美感,也能提升產品價值與消費者接受度。


▲點睛設計總監韓世國。(圖片來源:點睛設計)


韓世國常年耕耘循環設計,也常與企業合作打造品牌專屬產品擴大影響力。近年各大企業紛紛投入 ESG,韓世國從設計師角度點出常見盲點,「如果企業想驅動 ESG 卻採用現成的產品,能達成的效益非常有限。」他以永續救生衣包為例,獨特設計扣合華航本業,更能有效建立品牌形象。

「談到美感,企業與民眾會有各自『有感』的部分,設計的作用,就在於將兩者有感的部分結合起來,感動更多人。」



體驗,就是一種溝通方式

企業與社會之間,並不只存在銀貨兩訖的關係,而是能從方方面面軟性溝通,來創造彼此間更深層的連結。

2023年華航推出高空日式會席料理,餐具也與「JIA品家」合作,生產過程減碳 70%,以及屢獲國際設計大獎的設計加持,讓飛機餐質感全面性的提升。不只吃好,連食具也要用好,餐桌體驗更升級。

疫情期間,華航也與當代藝術家跨界合作,將包括大師林淑女〈凌宵花語〉、王慎敏〈海的曼荼羅〉、李沃源〈煙火之夜〉及〈阿里山春櫻〉等畫作印上口罩,如今也成為絕版的粉絲必藏珍品。(如下圖)


▲圖片來源:中華航空



甚至機上播放的影片,也成為華航與顧客溝通的媒介。2022 年,台灣髮膚保養品牌「歐萊德」組織極地直擊隊遠征格陵蘭,拍下珍貴的氣候變遷影片,忠實紀錄冰山分秒崩裂,海冰全融的畫面。該紀錄片在華航機上播放數個月,許多人第一次看到這部片,給予了不少的好評回饋。

除了積極在社群平台分享理念之外,華航也透過即時的教育訓練,內化員工永續概念,當旅客有疑問時,可以第一時間溝通解惑。針對搭乘永續航班的旅客,華航也特別設計活動挑戰,鼓勵旅客完成永續任務,不僅宣達減碳理念,更增進大眾的參與感。

種種舉措召喚而來的回饋,成為華航最大成就感。劉建文分享:「有些旅客主動改選低碳蔬食餐點,最後在永續航班上,選用低碳蔬食餐的旅客,是一般航班的 10 倍!當客人知道你在做什麼的時候,他也會受到影響,一起加入你的行動。」

2023年天合聯盟的永續飛行挑戰,華航獲得「最佳機上用品供應鏈獎」及「最佳應用創新獎」兩項獎項,更是業界一大肯定。



友善環境、減少浪費 永續飛行也可以很享受

面對減碳挑戰,劉建文不諱言,環保產品成本高出許多。如何在成本與收益考量取得平衡,考驗著營運規劃,但是華航仍然持續往永續目標航行。

「華航這幾年的目標就是,『不是環保材質,一律不考慮』。小至一根牙籤,一捲洗手間用的衛生紙,都必須是環保材質。」

另一方面,持續與台灣本土品牌合作,嚴選「阿原肥皂」、「薑心比心」、「臻品植萃」等作為備品;飛機餐選用小農在地食材,減少碳足跡,希望透過異業合作,將台灣品牌飛向世界。品質優良的產品,也為華航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近年華航綠色商城營業額年年攀升,就是最具體的回饋。

藉由每個「點」的體驗,連起華航與顧客之間的「線」,交織成更全面的永續行動。「我們不希望用硬梆梆的教條去宣導,而是選擇以軟性方式來與顧客溝通。永續飛行是一件很享受,也對環境友善的事。」


Tags:
文化,永續

字體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