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東和鋼鐵除了長期致力於社區參與,並維護廠區所在社區的環境永續,亦將企業資源投注於藝術文化之發展。

東和鋼鐵推動公司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治理、環境永續、產品責任、員工關係及社會公益之各個層面,皆有所投入,其中,社會公益層面成立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除了致力於社區參與並維護廠區所在社區的環境永續之外,亦將企業資源投注於藝術文化之發展。


2009-2011年間,東和鋼鐵執行長侯王淑昭女士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藝企合作」專案,實行為期三年的「東鋼藝術家駐廠創作專案」,專案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公開徵件,評選出創作者,在東和鋼鐵苗栗廠區運用現存煉鋼用材進行駐廠創作,幫助藝術家跨越創作限制,也透過企業的力量與專業,搭起藝術與工業生產之間的連結,為鋼鐵藝術開創全新風貌。2012年,東和鋼鐵公司成立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將該計劃延續發展為具有國際規模的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劃,達到不同文化之間的藝術交流與對話,每年邀請一位臺籍與一位外籍藝術家以東和鋼鐵苗栗廠區為創作場域,進行為期數月的駐廠創作,駐廠期間提供廢鋼材料、專業機具及技術人員等資源,並舉辦發表會展示創作成果。並舉辦發表會、出版專輯,參與學術研究等展示創作成果。近年基金會更積極推廣駐廠創作成果,將作品推展至美術館、園區及其他公共空間,進一步將藝術融入大眾生活中,落實藝術與美學推廣。


本計畫從原先的「藝企合作」專案發展至企業自身的藝術實踐,透過與藝術家的合作,不僅讓廠區同仁對生產環境及材料有新的認識,更透過不同的文化交流,為員工打造不同的視野,不斷擴展鋼鐵藝術的各種可能。


來賓蒞臨東和鋼鐵苗栗廠區,參與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發表會。(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提供)

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迄今已邀請了台灣與外籍共12位藝術家駐廠交流至今滿十年,迄今已累計邀請臺、英、俄、西、日、韓等共17位國內外藝術家,完成近500件鋼鐵雕塑作品。以藝術、鋼鐵做為跨文化、跨專業的對話—不僅是台灣文化與國際藝術家的對話,也是藝術與工業的對話,對駐廠的藝術家而言,都是難得的經驗,每一位駐廠藝術家都曾提起成堆的鋼鐵材都給他們莫大的啟發。


第一屆駐廠的Philip King在訪談與自述中都提到鋼鐵材的巨大尺寸與厚度對他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特殊經驗,他甚至為了能完成作品而延長居留時間,同時盛讚東和鋼鐵的員工給予他的支持,造就他非比尋常的經驗。同屆的藝術家劉柏村是這樣描述東和鋼鐵廠的:「這裡顯示的不只是鋼鐵世紀的容顏,更是藏有藝術創作無限的寶藏。」而他在訪談中是這麼說起駐廠創作過程的:「在創作的過程裡面,這些機具、設備,及這些工作人員,它加速了創造的時間性,這個準確度來自於整個場域所凝聚出來的。藝術家所想的那個藝術世界,轉移到這個現場時,這個藝術世界其實更加廣大。」


藝術家在偌大的廠區創作(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提供)

每一屆駐廠創作藝術家也都提及東和鋼鐵工作人員以專業給予的協助,期間的溝通磨合與日以繼夜的對話,造就了創作的過程與結果。第二屆藝術家成東勳提到:「東和鋼鐵公司有一群專業的技術人員,雖然第一個月我們有溝通上的問題,但經過一段時間,彼此有默契後,一個眼 神就了解對方需要什麼。駐廠期間廠區提供多樣化專業器具及環境,讓我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專心製作作品,讓藝術家無後顧之憂地往前邁進。」並讚譽東和鋼鐵廠在企劃與執行能力皆有世界級水準。這般對話與協力的工作過程,都是令人十分嚮往的難能可貴的創作情境。而工作人員每日與藝術家八小時共處,經過這幾年的潛移默化後,原本朝夕相處的鋼鐵材已經不僅僅是工程的素材,而是開啟了感性的視角來理解鋼鐵,如夏課長所言:「當我們也用藝術的角度、眼光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感覺上也就不一樣了,這就不只是一件工作了。」


東和鋼鐵除了每年舉辦「國際藝術家駐廠創作計畫」,亦舉辦「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FORMOSA雕塑雙年展」、「國際袖珍雕塑展」等活動,持續推廣並辦理文化藝術相關活動,以期將台灣藝文推向國際。而在藝術之外,東和鋼鐵苗栗廠亦以捐款或物資捐贈的方式,以公益回饋的模式投入在地社區的活動,對藝術與社區的支持不停歇。




參考資料:

1、http://foundation.tunghosteel.com/

2. 國藝之友出版:《臺灣藝企合作案例採集 給今日企業的一份藝術提案》,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11,頁36-41。

圖片由東和鋼鐵基金會提供。

Tags:

字體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