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從傳統的慈善捐贈轉向,勇敢表態支持具批判性的動靜態展覽、影音創作、美感教育等藝術文化活動與社會倡議。 與此同時,更多非營利組織也意識到,在爭取平權或倡議之前必須先進行有效的社會對話,也促使企業找到明確的社會責任(CSR)目標,捲動更多資源投入社區。

根據研究,文化創意產業已占全球經濟活動約 6.1%,每年產值來到 4.3 兆美元。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從傳統的慈善捐贈轉向,勇敢表態支持具批判性的動靜態展覽、影音創作、美感教育等藝術文化活動與社會倡議。


與此同時,更多非營利組織也意識到,在爭取平權或倡議之前必須先進行有效的社會對話,因此開展越來越多藝文活動,包括文學獎、演唱會、音樂會、參與式劇場等,在其中融合社會關懷與訴求,也促使企業找到明確的社會責任(CSR)目標,捲動更多資源投入社區。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的定義中,CSR 是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永續發展,和員工、家庭、社區、地方與社會,一起營造高品質生活的一種承諾。其中可以看到,在以公眾利益為價值導向的非營利部門之外,私部門(企業)的經濟責任、環保責任與社會責任也被拉出來重點強化,成為實踐 CSR 的3個底線。


在臺灣,金管會在 2017 年規定,股本規模達 50 億以上的企業必須強制編製 CSR 報告書,以落實公司治理、發展永續環境、維護社會公益、加強資訊揭露。2019 年,在文化部的協調下,證交所也同意將「促進文化發展」明確納入上市櫃公司的 CSR 守則中,鼓勵企業支持臺灣藝文發展。


也因此,在文化內容策進院支持、無垠有限公司與 Right Plus 多多益善合作下,由研究員房思宏進行美國、印度、愛爾蘭、土耳其等5篇國際藝文 CSR 比較研究,並協助連結相關國內團體與企業,經無垠有限公司採訪撰稿2篇臺灣案例後,推出這個【借鏡 CSR】的專題。


透過5個國家、超過 15 個企業與 NPO 合作典範、7篇國內外解析,看企業與民間團體如何攜手,掙脫「社會 vs. 市場」、「價值 vs. 利益」這種選邊站的二元對立劃分法,創造出既符合企業目標、又符合公益目的,讓彼此都能發揮所長的合作,一起共榮成長。



國際比較研究/房思宏 

國內採訪撰稿/無垠有限公司

策畫編輯/葉靜倫 

執行編輯/黃愉婷、王俞茹、陳家瑩



專題參考資料:

  • Bulut, Diren and Yumrukaya, Ceren Bulut (2009) “Corporate Culture Responsibility in Culture and Art”,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20, No.3, 2009. Pp 311-320. 
  • Fernandes, Kasmin (2019) “CSR: Corporate Patronage of Art and Culture”,The CSR Journal.
  • Hetherington, Andrew (2017) “Incorporating Art & Creativity into CSR Strategies”, blog of Institute of Directors in Ireland. 
  • Okanadan, Gökçe Dervişoğlu (2009) “Corporate Support on Art: A Vicious or Virtuous Cycle?” Metinler: The Texts to the 11th Istanbul Biennial September 12–November 8
  • Samhita Social Ventures (2020) Corporate Engagement in Heritage, Art, and Culture. The Museum of Art and Photography (MAP), India. 
  • Stern, Lynn E. (2015)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 the Arts. Animating Democracy: A Program of American for the Arts.


Tags:

字體

A+
A-